一、背景:为什么需要鲁棒控制?
在经典控制理论(比如 PID 控制、状态反馈控制、最优控制)里,控制器的设计通常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。
然而在实际工程中:
- 模型永远只是近似(比如飞机的气动参数随高度和速度而变,电机的阻尼可能随温度变化)。
- 系统中总存在不确定性(建模误差、外部扰动、参数时变)。
- 如果控制器只适用于“理想模型”,那么实际应用时就可能性能下降甚至失稳。
👉 鲁棒控制的目的就是在存在这些不确定性的情况下,仍然保证系统的 稳定性和性能。
二、什么是鲁棒性?
**鲁棒性(Robustness)**指的是系统在面对 建模误差、参数变化、外部扰动 时,仍能保持良好性能的能力。
通俗比喻:
- 普通控制器就像穿了一双量身定制的皮鞋,走在平整的路面上非常合脚,但遇到泥地、石子就会难受。
- 鲁棒控制器更像一双运动鞋,可能在某些场合不是最优,但在各种路况下都能比较稳定地发挥作用。
三、鲁棒控制的核心思想
- 明确不确定性建模
- 参数不确定性:如质量在 ±5% 范围内变化。
- 动态不确定性:如高频动态未知,用“乘性/加性不确定性模型”来描述。
- 在控制器设计中显式考虑不确定性不仅要求“标称模型”下稳定,还要保证所有可能的不确定性范围内都能稳定。
- 性能与鲁棒性之间的权衡
- 性能(Performance):快速响应、超调小、能耗低。
- 鲁棒性(Robustness):容忍不确定性和扰动。👉 二者通常是矛盾的,要在设计中找到“最优折中”。
四、鲁棒控制的典型方法
- H∞ 控制
- 目标:最小化“最坏情况下”的增益(∞范数)。
- 能保证系统在所有不确定性范围内的稳定和性能。
- 工程中常用于航空航天、汽车稳定性控制。
- μ 综合控制(mu-synthesis)
- 专门处理“结构化不确定性”。
- 比 H∞ 更强大,但计算复杂度高。
- 鲁棒 PID / 滑模控制
- 对常规 PID 或滑模控制器进行改造,使其能适应参数变化和扰动。
- 实际工业应用广泛。
五、举个例子
假设我们控制一辆无人车的速度:
- 普通控制:假设车质量是 1000 kg,根据这个参数设计控制器。
- 实际情况:车可能装载乘客和货物,质量变成 1200 kg。
- 普通控制器性能会变差,甚至可能产生振荡。
- 鲁棒控制:在设计时就假设质量可能在 900–1300 kg 之间变化,确保在整个范围内系统仍然稳定并满足性能指标。
六、总结
- 鲁棒控制 = 面对不确定性时依然可靠的控制。
- 关键点:
- 不确定性建模
- 稳定性保证
- 性能与鲁棒性的折中
- 常用方法:H∞ 控制、μ 综合控制、鲁棒 PID、滑模控制等。
- 应用领域:航空航天、汽车、机器人、电力系统等所有需要“稳定可靠”的地方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梦南圆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mnyuan.cn/archives/184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