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ART(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)、PA(Profibus PA)和FF(Foundation Fieldbus)是三种常见的工业通信协议,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,用于实现传感器、执行器与控制系统之间的数字化通信。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工作原理、特点及应用场景,下面分别详细介绍:
一.HART(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)
1. HART概述
HART(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)是最早开发出来的工业通信协议之一,全称为“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高速通道”。它是一种混合模拟和数字信号的通信协议,基于传统的4-20mA模拟信号,并在该信号上叠加数字信号,提供双向通讯功能。
2. 工作原理
HART协议的核心在于FSK技术,它通过在4-20mA信号回路上叠加频率为1200Hz和2200Hz的高频信号来传输数字数据:
• 4-20mA信号:传递传统的模拟量,表示过程变量如温度、压力等。
• 叠加的FSK信号:传输数字信息,用于发送和接收设备状态、诊断数据、配置参数等。
这种设计允许在不影响现有模拟测量的情况下,通过同一对线进行数字通信,因此HART设备可以与传统模拟设备兼容。
3. 特点
• 兼容性强:与传统的4-20mA设备共存,可以逐步进行数字化升级。
• 双向通信:HART不仅能够接收过程变量,还可以配置、校准设备以及进行状态监控。
• 成本低:只需在现有的4-20mA回路基础上添加HART协议支持设备,升级简单
4. 应用场景
HART协议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中的智能仪表(如变送器、流量计、调节阀等),用于在线诊断、远程配置和监控设备状态。
二、PA通讯(Profibus PA)
1. PA概述
Profibus PA(Process Automation)是Profibus家族中的一种通信协议,专门用于过程自动化。Profibus是一种全数字化通信协议,PA版本被设计用于过程控制领域,特别适用于危险环境和本质安全场合
2. 工作原理
Profibus PA基于Profibus DP(分布式外围设备)协议,并且使用了**MBP(Manchester编码和相位编码)**传输方式。这种方式允许在同一条总线上进行通信和供电,并且可以在本质安全区域内使用。
• 全数字化通信:不同于HART的模拟/数字混合信号,Profibus PA完全使用数字信号进行通信。
• 总线供电:PA设备可以通过通信总线供电,减少了布线的复杂性。
• 循环与非循环数据传输:PA通信支持实时过程数据的循环传输(例如温度、压力值),也支持非循环的配置、诊断等数据传输。
3. 特点
• 高集成性:Profibus PA可以将多个设备集成在同一条总线上,简化布线。
• 本质安全:PA设备设计符合本质安全标准(如IEC 61158),适合危险环境使用。
• 自动诊断:PA支持设备自诊断和状态监控,有助于提高系统可靠性。
• 总线供电:大多数Profibus PA设备可以通过同一根总线实现供电和通信,降低布线和维护成本。
4. 应用场景
Profibus PA主要应用于化工、石油、天然气等过程自动化行业,特别是在需要本质安全的环境中。
三、FF通讯(Foundation Fieldbus)
Foundation Fieldbus(FF)是一种全数字化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,专为过程控制应用设计。FF有两个主要版本:H1(31.25 kbps,用于现场设备)和HSE(高速以太网,100 Mbps,用于控制室设备)。
2. 工作原理
FF与Profibus PA类似,都是基于全数字化通信的协议,但FF具有更高级的功能,如:
• 全分布式控制:FF支持将控制功能分布到现场设备中,不再需要集中式的控制器。这样,某些控制逻辑可以直接在设备之间进行,从而减轻了中央控制器的负担。
• 双向通信:可以实现实时过程数据传输、设备参数配置、设备诊断、报警等功能。
• 系统冗余:FF支持冗余架构,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。
3. 特点
• 完全数字化:FF实现了从传感器到控制器的完全数字化传输,没有模拟信号部分。
• 分布式控制:FF的设备支持执行部分控制功能,不仅仅是数据的采集者。
• 高可靠性和冗余性:适用于大规模、复杂的控制系统,并支持冗余拓扑。
• 时间同步:FF支持设备的时间同步,适用于严格的时间控制要求场合。
4. 应用场景
Foundation Fieldbus主要应用于大型过程控制系统中,如石油化工、发电厂等,需要高度可靠性和分布式控制的场合。
对比总结

总的来说,HART适用于传统模拟设备升级为数字通信的场合,Profibus PA更适合本质安全场合的数字化应用,而Foundation Fieldbus则应用于需要更高级控制功能和分布式系统的复杂环境中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梦南圆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nyuan.cn/archives/172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