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先搞清楚概念
热交换器的作用:让两股温度不同的流体通过换热面进行能量交换(热量从高温流体传给低温流体)。
- 并流(co-current / parallel flow)两股流体从同一端进入,沿着相同方向流动,逐渐换热,最后从另一端流出。
- 逆流(counter-current)两股流体从相对的两端进入,沿着相反方向流动,换热直到各自出口。
2. 温度分布对比
为了直观说明,我们用一个简化的例子:
- 热流体入口:100°C
- 冷流体入口:20°C
并流时的温度变化
- 一开始,温差最大(100 – 20 = 80°C),换热效率高。
- 但随着流动,两股流体温度逐渐接近,到出口时温差变得很小,换热效率急剧下降。
- 冷流体出口温度永远不可能超过热流体出口温度。
比如:
- 热流体出口可能冷却到 40°C
- 冷流体出口可能加热到 60°C(冷流体出口温度 < 热流体出口温度)
逆流时的温度变化
- 因为是相向流动,冷流体在出口端遇到的仍是温度相对较高的热流体,所以温差始终较大。
- 这样即使到末端也有较强的驱动力继续换热。
- 冷流体出口温度有可能超过热流体出口温度!
比如:
- 热流体出口冷却到 40°C
- 冷流体出口可以加热到 80°C(冷流体出口温度 > 热流体出口温度)
3. 数学解释:对数平均温差(LMTD)
换热能力跟“平均温差”成正比,而平均温差用对数平均温差 LMTD计算:

其中:
•∆T1= 热交换器入口端温差
•∆T2= 出口端温差
对于相同的进出口条件,逆流的∆Tlm总是大于并流的,意味着:
- 在相同换热面积下,逆流可以传递更多热量
- 或者在相同换热量下,逆流所需的换热面积更小(成本更低)
4. 优点总结(逆流优于并流的原因)
✅ 更高的平均温差 → 更强换热驱动力
✅ 冷流体出口温度更高(甚至可高于热流体出口温度)
✅ 所需换热面积更小 → 节约投资和空间
✅ 温度分布更均匀 → 减少热应力,提高寿命
✅ 更高的热效率 → 能耗更低
5. 何时不用逆流?
虽然逆流通常更好,但有时会用并流:
- 需要两个流体温度在出口处接近,避免过大温差
- 对温度冲击敏感的场合(避免局部过热/过冷)
- 设计、制造成本优先的简单场景
💡 总结一句话:
逆流热交换器更好,因为它能保持全程更大的平均温差,从而在相同条件下实现更高的换热效率、得到更高(或更低)的出口温度,或用更小的设备达到同样换热效果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梦南圆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nyuan.cn/archives/1846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