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测量

硬连线 I/O 和串行 I/O

一、硬连线 I/O(Hardwired I/O)

1. 定义

硬连线 I/O 是指通过专用的电路将 CPU 与 I/O 设备直接连接,使用固定的逻辑控制器件(如门电路、触发器等)进行控制,而不是通过可编程设备(如微程序或软件)。

也可称为:固定逻辑 I/O 控制,或在某些上下文中称为“端口映射 I/O(Port-Mapped I/O)”或“独立 I/O 空间”。


2. 原理

  • 每个 I/O 设备分配一个特定的端口地址;
  • CPU 使用专用的指令(如 IN、OUT)访问 I/O 端口;
  • 通过地址线选择目标设备,通过控制线进行操作(读/写);
  • I/O 设备响应端口地址并完成数据交换。

示意图:

CPU — 地址总线 — 控制信号 — 数据总线 — I/O 接口 — 设备


3. 特点与优缺点

优点缺点
响应速度快(无中间层)灵活性差(硬件变更困难)
适用于简单控制逻辑可扩展性差,复杂性高
不需微程序或驱动支持每新增设备都需修改电路

4. 适用场景

  • 早期计算机系统
  • 嵌入式设备中的专用控制模块
  • 实时控制系统(如 PLC)

二、串行 I/O(Serial I/O)

1. 定义

串行 I/O 是一种通信方式,数据**按位(bit)**在一条数据线上顺序传输,广泛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(如键盘、鼠标、传感器、通信模块)之间的数据交换。


2. 原理

  • 使用一条线路传送一位数据,传输速率通常用波特率(bps)表示;
  • 包括起始位、数据位、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;
  • 常见接口协议包括 UART、RS-232、RS-485、SPI、I2C、USB、CAN 等;
  • 通信可以是异步(如 UART)或同步(如 SPI、I2C)。

异步串口帧结构示例(UART)

起始位 | 数据位 (8bit) | 奇偶校验位 | 停止位


3. 特点与优缺点

优点缺点
线路少,布线简单速度通常较并行通信低
适合远距离通信实时性略差
多种协议,应用灵活需要协议支持和驱动

4. 适用场景

  • 嵌入式系统中的传感器与主控通信(如 I2C、SPI)
  • 计算机串口通信(如 RS-232)
  • 移动设备、嵌入式系统、车载系统
  • 工业自动化中的总线通信(如 CAN)

三、硬连线 I/O vs 串行 I/O 对比总结

特性硬连线 I/O串行 I/O
实现方式使用门电路、锁存器等实现直接控制使用串行协议在单线传输数据
控制方式固定逻辑控制可编程协议控制
灵活性
数据传输并行或单次固定交换每次逐位传输
接线复杂度
扩展性
使用场景专用系统、低成本控制器嵌入式系统、传感器网络、通信

硬连线 I/O 和串行 I/O

原创文章,作者:梦南圆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nyuan.cn/archives/18158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联系我们

邮箱:service.mnyuan@g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00,节假日休息

QR co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