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测量

了解串行和并行通信,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

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是数据传输的两种基本方式,它们在数据传输方式、速度、可靠性、适用场景等方面有显著区别。下面详细讲解它们的概念、工作原理及区别。


一、串行通信(Serial Communication)

1. 概念

串行通信是指数据一位一位地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传输的通信方式。常见的串行通信接口包括 UART(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)、I²C(串行外围接口)、SPI(串行外围设备接口)、USB(通用串行总线)、RS-232/RS-485 及 CAN 总线等

2. 工作原理

串行通信的核心特点是 数据在同一条线上按照时序依次传输,主要有两种方式:

• 异步通信(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):无统一的时钟信号,发送端和接收端需在数据帧中包含起始位和停止位来同步,如 UART、RS-232

• 同步通信(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):发送端和接收端共享同一时钟信号,同时进行数据传输,如 I²C、SPI

3. 优势

• 传输距离长:因数据仅在一条线上传输,受电磁干扰影响较小,适用于长距离通信(如 RS-485 可达 1.2 km)。

• 布线简单:只需少量数据线,减少电路复杂度,降低成本。

• 广泛应用:适用于串口通信、传感器数据传输、计算机接口(如 USB)等场景。

4. 劣势

• 传输速度较慢:由于数据是 逐位发送,速率通常低于并行通信(但现代 USB 3.0+ 提供了高达 10 Gbps 的速率)。

• 数据时序要求严格:需要可靠的时钟同步,否则容易导致数据错误。


二、并行通信(Parallel Communication)

1. 概念

并行通信是指 多个数据位同时在多个信号线上并行传输 的通信方式。通常用于高速数据传输,如 计算机内部总线(PCIe、DDR 内存总线)、打印机并行接口(旧式 LPT 端口)、显示接口(如 VGA、HDMI)等

2. 工作原理

并行通信利用多条数据线(如 8 位、16 位、32 位甚至 64 位)同时传输数据。例如:

• 计算机数据总线(如 PCIe、DDR 内存总线)同时传输多个比特,提高吞吐量。

• 老式并行端口(LPT) 采用 8 位并行传输方式。

3. 优势

• 传输速度快:因为数据是同时传输的,比串行通信更快(如 DDR5 内存总线带宽高达数十 GB/s)。

• 低时延:适用于高速、低延迟的计算机内部通信。

4. 劣势

• 传输距离有限:并行通信的信号线数量多,容易受到信号同步问题和电磁干扰的限制,通常适用于短距离(如主板上的总线)。

• 布线复杂:需要多条信号线,增加了布线难度和成本。

• 时钟同步问题:所有并行数据线必须严格同步,否则会出现数据错乱。


三、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的对比

对比项串行通信并行通信
数据传输方式一次传输 1 位数据一次传输多个数据位
传输速度相对较慢速度快
传输距离适用于长距离传输(USB、RS-485)适用于短距离(DDR、PCIe)
布线复杂度线缆较少,布线简单需要多条线缆,布线复杂
抗干扰能力强,适用于复杂环境易受电磁干扰影响
典型应用USB、UART、I²C、SPI、RS-232、CAN 总线内存总线(DDR)、PCIe、并行打印端口(LPT)

四、应用场景

1. 适合串行通信的场景

• 计算机外设连接:如 USB(鼠标、键盘、存储设备)。

• 长距离通信:如 RS-232、RS-485、CAN 总线。

• 传感器数据传输:如 I²C(温度传感器)、SPI(ADC、显示屏)。

• 无线通信:如蓝牙、Wi-Fi、LoRa,因无线信道本质上是串行的。

2. 适合并行通信的场景

• 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:如 CPU 和 RAM 之间的数据交换(DDR 内存总线)。

• 高速图像/视频传输:如 HDMI、DisplayPort、PCIe(显卡接口)。

• 短距离高速数据传输:如 FPGA 之间的数据通信。


五、发展趋势

虽然并行通信在计算机内部仍广泛使用,但随着技术进步,高速串行通信逐渐取代传统的并行通信,主要原因包括:

• 信号完整性更好:串行通信的串扰(Crosstalk)较少,抗干扰能力强。

• 更高的传输速率:如 PCIe 从 1.0(2.5 Gbps)发展到 5.0(32 Gbps),完全采用串行通信。

• 简化电路设计:减少了信号线数量,提高 PCB 设计灵活性。

目前,计算机总线、存储设备、网络通信等领域越来越多采用串行通信,如:

• PCIe 替代并行 PCI 总线

• SATA 替代并行 ATA(PATA)

• USB 替代并行接口(如 LPT、PS/2)


六、总结

• 串行通信适用于远距离、低成本、抗干扰强的场景(如 USB、RS-232、I²C)。

• 并行通信适用于短距离、高速数据传输(如 DDR 内存、PCIe)。

• 现代技术正向高速串行通信发展(如 USB、Thunderbolt、SATA、PCIe)。


补充:数据位

数据位(Data Bit)是计算机和通信系统中用于表示和传输数据的最基本单位。它是二进制数中的一个位(bit),只能取 0 或 1

在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中,数据位指的是一个数据帧(Data Frame)中 用于传输实际信息的位数。它是数据通信协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1. 数据位在串行通信中的作用

在串行通信(如 UART、RS-232)中,数据是按 帧(Frame) 传输的,每个帧由以下部分组成:

1. 起始位(Start Bit):表示数据帧的开始,通常是 低电平(0)

2. 数据位(Data Bits):实际传输的数据,通常为 5、6、7、8 位(常见的是 8 位)。

3. 奇偶校验位(Parity Bit,可选):用于错误检测,可选 无、偶校验、奇校验

4. 停止位(Stop Bit):表示数据帧的结束,通常是 1 或 2 位

例如,在一个 8N1(8 数据位,无校验位,1 停止位)的串行通信配置中:

StartD0D1D2D3D4D5D6D7Stop
0101101001

这里的 D0~D7 就是 数据位


2. 数据位的常见长度

不同通信协议支持不同数量的数据位:

• 5位:早期的电传打字机(如 Teletype),较少见。

• 7位:用于 ASCII 码(如旧式终端通信)。

• 8位(最常见):标准 ASCII 或扩展 ASCII(如 UART 串口通信)。

• 9位:某些特殊应用(如某些工业控制设备)。

通常,数据位越多,每次传输的数据量越大,但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传输。


3. 数据位与并行通信

在 并行通信(如计算机总线)中,数据位的概念稍有不同:

• 8 位(1 字节):通常用于早期计算机总线(如旧式 ISA 总线)。

• 16 位、32 位、64 位:现代计算机总线(如 PCIe、DDR 内存)通常使用 多位并行数据传输,即每个时钟周期传输多个数据位,提高数据吞吐量。

例如:

• DDR4 内存的数据总线通常是 64 位,即每个时钟周期可以同时传输 64 个数据位

• PCIe 5.0 单通道(x1)每秒可传输 32Gbps,如果是 x16 通道,总带宽可达 512Gbps,因为它并行处理了多个数据位。


4. 数据位 vs 比特率(Baud Rate)

很多人容易混淆 数据位 和 比特率(Baud Rate)

• 数据位 指的是每个数据帧中用于传输实际数据的位数(如 8 位)。

• 比特率(Baud Rate) 指的是 每秒传输的总比特数(包括起始位、数据位、校验位和停止位)。

例如,在 9600 波特率(9600 bps)、8N1 配置下:

• 每帧有 1(起始位)+ 8(数据位)+ 1(停止位) = 10 位。

• 实际数据传输速率是 9600 ÷ 10 = 960 字节/秒


5. 数据位的选择影响

不同应用需要不同的数据位:

• 5-7 位:适用于简单文本通信(如老式 ASCII 终端)。

• 8 位(最常见):用于大多数现代计算机接口,如 USB、UART。

• 9 位:用于特殊场景(如某些工业设备)。

在高速通信中(如 PCIe、DDR),数据位数较大,以提高传输带宽。


6. 结论

• 数据位是数据帧中实际用于传输信息的部分,常见的有 8 位(最常用)、7 位、9 位等。

• 串行通信 通过 数据位+起始/停止位 组成数据帧,如 UART 的 8N1 结构。

• 并行通信 通过多条数据线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位,如 64 位 DDR 内存总线。

• 数据位的选择影响通信效率,通常 8 位是最常见的标准。

了解串行和并行通信,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

原创文章,作者:梦南圆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nyuan.cn/archives/17928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联系我们

邮箱:service.mnyuan@g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00,节假日休息

QR code